close

自我的成長與準備成為公民(・`ω´・)


    顧里、米德、佛洛伊德
    艾瑞克森”心理社會發展理論”
    現代公民義務
    自我、人格、鏡中自我、重要他人、概括化他人、儀式

 

    顧里(Charles Cooley) 鏡中自我
透過想像他人的反應,讓自己產生自我感受
步驟:1.呈現景象2.想像判斷3.解釋評估


    米德(George Herbert Mead)兩個我
主我(I):主觀,具創造力,受社會限制較小
客我(Me):考量他人,符合社會期望
兩者協調一致為最理想
@    重要他人:模仿或扮演的人
@    概括化他人:社會規範對個人行為造成影響


    佛洛伊德(Sigmund Freud)三個我
本我:追求快樂、本能的我
自我:扮演協調者(符合現實)
超我:道德完美
@    意識:能知覺到心理活動
@    前意識:能回憶到的經驗
@    潛意識:無法知覺,控制我們大多數行為


    艾瑞克森(Erik Homburger Erikson)心理社會發展理論
度過危機就能發展出健全的人格
以青少年期最為重要

f_9107417_1.jpg
    傳統儀式
意義:從原先的角色轉移到另一個
階段:
1.分離:脫離原先角色
2.過度:脫離原身分到新生身分之間的狀態
3.結合:與新身分合為一體


    儀式禁忌
用來強化人們對新身分或新任務的認識
Ex.齋戒

    對成年公民的期待
有權利意識:保護自己的權利
負起責任:守法、繳稅、服兵役
參與意願:公民結社、政治參與、社會運動

 

(・ˊ ▽ ˋ・) :

這是一系列的公民筆記,

第一冊到第四冊(高一高二全,也就是學測範圍),

參考資料是從三民的神拿滿級分公民與社會1~4冊複習裡精化而成

哈哈哈哈那我們下次見(ง •̀ω•́)ง✧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貓頭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